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

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文化景观4类[1] 。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力组织,参与世界遗产的甄选、管理与保护工作。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世界文化遗产总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中国世界遗产总数世界第二。

目前中国民众对世界自然遗产的了解偏少,尤其是那些发展中国家的无价珍宝。而且由于互联网政策的限制,不少国外的资源存在访问上的困难。我们有责任制作一款实用快捷的信息产品来服务中国人民,宣传和普及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知识,促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更加珍惜地球上的美好的事物。

点击跳转到交互界面

故事地图系统,是将博客和地图紧密结合的应用系统,它在地图和博文(数码照片和描述文字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在地图上可以选定某个图标,然后博文就会自动跳到相关的图片和章节上。而在博文阅读中聚焦哪个章节上,地图就会自动指向相关地点。

这里左边是由两个时相的GF1卫星图像交迭显示的尼泊尔市区的动态图,右侧是描述文化古迹破坏情况的放大图和地面照片。

点击跳转到交互界面

人类是天生爱听故事讲故事的。学龄前的小朋友躺在床上非要家长讲述那些已经听了无数遍的故事才肯入睡,揭示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听故事的需求。一些原本普通的事件在长达几百年口口相传不断润色中达到像《伊利亚特》《奥德赛》、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高度。因此讲好一个故事,弘扬突出一个理念,是需要不断筛选素材不断锤炼的。

故事地图系统,是将博客和地图紧密结合的应用系统,它在地图和博文(数码照片和描述文字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在地图上可以选定某个图标,然后博文就会自动跳到相关的图片和章节上。而在博文阅读中聚焦哪个章节上,地图就会自动指向相关地点。

在这里地图还可以引入时间和图层的概念,把更多元素融入到讲故事中去。

以下是一个关于我们的应用系统(Satsee)用户介绍的简单故事界面的截屏。点击跳转到交互界面

遥感的主要用途是为了识别实质性的变化。尤其是在有了像GOOGLE EARTH这样高分辨率的覆盖全球的数据集之后,了解地物的大致情况不成问题。但是我们关心的地面最近有了什么变化,是否值得人们去了解和应对。

为了准确的判断出两个时相之间的变化情况,我们要能够做到:1)准确的多时相图像的几何配准(亚像元级别);2)鲁棒性强的变化检测算法;3)易于操纵全面反映信息的用户交互界面。

我们已有的系统在几何配准和变化检测上都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表现,目前我们的目标是制作一个基于web的交互平台。

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雏形,可以通过四个窗口的经典配置来了解地物变化的内容。其中左上角是一个间隔1秒的两时相切换的模式,右上角是T1的数据,左下角是T2的数据,右下角是两个时相数据的变化检测的结果。变化检测的彩色图像中,越趋于灰色的表明变化越小,颜色越鲜艳的表明变化越大。这里有些大块的彩色区域是云造成的需要回避。

以下是该界面的截屏。点击跳转到交互界面

我们通过自动变化检测算法,找出4月11日和4月27日之间变化较大的区域。然后在这些提示信息的指引下,通过人工的甄别,把那些因为拍摄视角不同导致的高楼的景物变化和真正意义上的明显变化区分开来。下面列出一些图像上找出的城市中间区域一些重点名胜古迹的破坏情况。卫星图像之后附有一些这些景物的原来的地面照片。有些景物可以找到地震后的照片也放在一起比较。

纳拉扬希蒂王宫博物馆


Nepalde bir budist mabedi


杜巴广场


比姆森塔


迪路迦摩罕纳拉扬神庙


Kal Mochan Temple


这是在我的学生刘泽树的帮助下完成的,谁说不能敩学相长呢?尤其在IT等快速发展的领域,感觉不存在长期的专家。每个混得好的人都要学会谦虚一些。

这个博客是由自己100%控制着的,这和sina之类的专门博客网站有很大不同。你可以自由改变网站的结构、外观,只受自己的想象力所限制。而且在GITHUB上托管,不需要任何费用,容量也可以有GB的规模(很难用到)。唯一需要的就是对IT技术有些入门级的技能,以及喜欢自己捣鼓东西的爱好。

要想入门使用并不困难,我主要是参考这篇文章的内容Hexo搭建Github静态博客一步步操作的。